人物简介:
黄如,中国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现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带头人。长期从事半导体新器件及其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低功耗新结构新原理器件/新型神经形态器件及相关技术、器件/电路可靠性与波动性、关键共性工艺等。已合作出版著作5本,发表学术论文250 余篇,迄今在微电子器件领域标志性国际会议IEDM、VLSI和标志性期刊EDL、TED上发表70余篇论文(自2007年以来至今连续12年在IEDM上发表论文32篇),多项研究成果连续被列入四个版本的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ITRS。应邀做国际会议大会和特邀报告40余次;获24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其中授权美国专利49项)。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多项国家和部委级奖励。
2018年12月19日(周三)上午十点,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黄如教授,来bwin必赢作了关于后摩尔时代的低功耗器件新技术的学术报告,地点为北京大学D栋阶梯教室。听闻黄如老师要来做学术报告,师生们都热情高涨,早早地赶到教室,座无虚席。
报告会开始前,我院院长张盛东老师简要介绍了黄如老师资深的学术背景以及与我院的渊源,随后黄老师上台亲切问候了现场师生,表示很高兴来到这里做学术报告。
首先,黄如老师介绍了IEEE EDS(Electronic Device Society)学会组织,提出了几个关注点:publishing,education,technical recognition,并且热情欢迎大家加入EDS这个大家庭。
本次报告主题是后摩尔时代IC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面临挑战,黄老如师主要针对scaling的功耗问题、平面集成的密度问题、冯氏架构的能效和智能问题、设计方法的效率和安全问题这些前沿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作了介绍。在报告中,黄如老师详细阐述了面向低功耗高性能应用和极低功耗应用电路系统时,电子器件在结构材料和工作机理上发生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并讨论了面向计算存储融合的下一代低功耗计算架构的新器件技术,展望了新器件技术的未来发展潜力。
黄如老师还强调,材料、器件、电路、架构系统这几个虽然是不同层面的东西,尽管研究方向各有不同,但是也需要心中时时想着整个研究方向和行业的未来,并提出“做器件的要心里想着材料,眼里望着电路”。
在提问环节,对于同学们提出的各种疑问,黄如老师都一一作了详尽的回答,师生们都表示获益良多。最后,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
撰稿人:郭凡